1月30日晚,在CCTV-1八点黄金档播出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中,宜宾市三中学生宋明糠穿着一身帅气的中山装,吹奏着悠扬的笛声出场。
喜欢古典文学、哲学和书法的宋明糠,身上有一种超出同龄人的稳重和气度;但一谈到喜爱的诗词,又立马喜笑颜开,流露出少年的活泼和阳光。
有着“别人家孩子”称号的宋明糠,到底是怎样长成的?
场上少年足风流
“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”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节目现场,宋明糠根据主持人和嘉宾给出的三句意境不同的诗,即兴吹奏笛子,悠扬曲调中演绎诗意盎然。
答题时,在紧张的现场氛围中,他始终不急不慢地说出正确的答案,十六岁的少年尽显大将风范,帅气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紧张。很快,宋明糠就凭借扎实的诗词功底、快速且淡定的答题反应征服了大家。
虽然宋明糠答对了所有题目,但是由于分数不及场上最高分,最后遗憾离场。
离场前,宋明糠送了一句诗给大家,“试问百人团应不好?却道,此心安处是吾乡。”他不卑不亢、从容大气的迎战状态,赢得台下一片喝彩声。
对宋明糠而言,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够把这份对诗词的喜爱埋在心底,“能近在咫尺地聆听老师们讲述千百年前诗人的故事、解读每首诗的意境、挖掘每一句诗的内涵,已经是我参加诗词大会最大的意义了。”
诗词青年的别样才情
宋明糠小学三年级接触到国学课程,从此喜欢上了古典文化。他很喜欢古代的诗文,好奇心驱使他买了很多诗词相关的书籍,自己去钻研,并时常用古诗词练习书法。
初中时练习书法,宋明糠常常都会用古诗词来作为练习或创作的题材,也便在一天天的练习下,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“初二时机缘读到作家白落梅的《一剪宋朝的时光》,她用丰富的文字,以散文的形式对宋词进行解读,也可算作是寄予散文的诗篇,这也为我的诗词经历添上了重彩的一笔。”宋明糠认为“一个人就算只能背诵一首诗词,但却能够通过这一首诗词展开文学旅程,并在此基础上学习、发展,就已足够了。”
宋明糠喜欢苏轼,他认为,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,“苏轼后半生历经坎坷艰难,一路从北到南,黄州、惠州、儋州,但他却有超乎常人的旷达。”宋明糠说读苏轼诗词会让人有好的心情,不知不觉中,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让他有勇气笑对各种人生挑战。古诗词中关于人性、历史的内容,可以映照在自己当下的生活里,“诗词可以让你面对挫折的时候、情绪起伏的时候该怎样去自我修行,像书法一样是修身养性的媒介。”
体会一颗颗诗心
宋明糠的成绩不错,英语和语文成绩更是相对突出,这也和他从小看了很多书有关。“我平时在空余时间会阅读一些古典文学名著、历史性评论著作或建筑学、美学、哲学书籍。”
进入到宜宾三中读书,虽然学业压力增大,“但宜宾三中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,在学生会和社团的工作中也会开展很多与诗词有关的活动,所以这个氛围一直没有让自己的爱好放下。”宋明糠说道。
“参加节目后,很多人都问我成绩怎么样,名次是多少;但是我想说,正如节目组的初衷‘中国诗词大会’不是‘中国诗词大赛’,会的是诗,交的是友,结的是情。”
宋明糠认为,诗词是人们在浮世生活中的一种寄托,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,是一种精神的坚定信仰。以文字为载,乐律为体,各种情感与事件在眼前如画卷般展开,在诗词中体味人间百态,尝尽世事兴衰。
“我一点都不紧张,因为我没有把它看做一场比赛,我们是来以诗会友、谈论诗词、感悟诗心的。”宋明糠认为,现代人更应该读诗,更重要的是应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,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,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。
腹有诗书的人,能在各个瞬间,感受到生命的美意。而这样的美意、诗心,都会在像宋明糠这样爱好读诗的人身上,一代代传承下去。